作者 | Talk君
Key Points:
·≠抗衰补剂
·尽管尼古丁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抗衰老的潜力,但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仍然不可忽视!
·口服尼古丁的小鼠在多个组织中展现出与年轻小鼠相似的代谢特征
·长期口服尼古丁维持了老年小鼠肠道菌群的稳态,增加了与健康衰老相关的菌群比例
·尼古丁的成瘾性和风险不容忽视,绝不能将其视为抗衰老的方法
·所谓的“抽烟长寿”更多是幸存者偏差
· 戒烟仍可改善生活质量、延长寿命
这是「一刻talks·健康生活方式Lab」2025年和您见面的第23篇健康议题。
从2024年开始,我们将每周三同您分享有关未来健康的重磅新知,它可能是1个重要的健康前沿发现,1个可能改变您健康认知的新知,1个值得您认识的心智名医,欢迎您留言与我们沟通,更期待您告知我们感兴趣的话题,和「一刻talks·健康生活方式Lab」共探未来健康。
如果您对未来健康很感兴趣,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 【yiketalks2】
编辑|一刻talks·健康生活方式Lab
本文约2100字,大概需要您6分钟的阅读时间
————进入正文的分割线————
大家好,我是talk君。
看到这个标题,你是不是又想说我标题党?
但这回还真不是,我先说下结论,虽然文章中的研究表明尼古丁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抗衰老的潜力,但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仍然不可忽视!
各位老烟民,这可不是不戒烟的理由啊!该戒还得戒!本文只是基于学术研究,不构成任何建议!
提到尼古丁,多数人脑中浮现的是呛人烟雾和焦黄手指。

然而就在最近,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却在科学界掀起波澜:长期口服低剂量尼古丁的老年小鼠,其运动能力、代谢水平甚至寿命都显著优于普通老年小鼠。
这一发现颠覆了公众对尼古丁的固有认知。
2025年7月28日,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《Advanced Science》上发表了一项历时22个月的重磅研究。

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四组:对照组、甜味剂组、低剂量尼古丁组(0.25克/升)和高剂量尼古丁组(0.5克/升),从它们8周龄开始持续喂食尼古丁溶液直至老年。
结果令人震惊——摄入尼古丁,尤其是高剂量的老年小鼠,在运动协调性、自发活动能力和耐力方面都展现出明显优势,甚至连焦虑行为也减少了。
科学深挖尼古丁抗衰老的机制密码
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并未止步于现象观察,他们深入探索了尼古丁影响衰老的生物学机制。
通过代谢组学分析,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现象:口服尼古丁的小鼠在多个组织中展现出与年轻小鼠相似的代谢特征。

在分子层面,尼古丁处理的小鼠显示出NAD+(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)和NMN(烟酰胺单核苷酸)水平的显著升高。
NAD+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辅酶,被称为“长寿分子”,其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肠道菌群的变化提供了另一条线索。研究发现,长期口服尼古丁维持了老年小鼠肠道菌群的稳态,增加了与健康衰老相关的菌群比例。

这些微生物的变化改善了菌群代谢功能,特别是影响了鞘脂代谢途径——降低神经酰胺水平,同时增加鞘磷脂水平。
从机制上讲,这种代谢重塑提升了肌肉和脂肪组织中NAD+水平,增强了能量代谢,最终表现为运动功能的改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些实验剂量下,长期口服尼古丁未对肝脏、胰腺等主要代谢器官造成病理损伤,也未引发免疫系统功能障碍。
研究演进从寿命延长到功能改善的科学探索
中国科学院对尼古丁的研究并非首次。
2023年,该院李翔教授团队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发表的研究已发现:
低剂量尼古丁可以激活NAD挽救途径,显著改善NAMPT活性、增加NAD+合成,从而改善雄性小鼠的糖代谢和认知功能,以及衰老相关症状。

2025年的最新研究不仅确认了这些发现,还进一步揭示了尼古丁对实际生理功能的改善——包括运动能力、焦虑水平和代谢健康。
研究团队还创新性地采用了行为-代谢组年龄(BMAge)评分系统,综合评估尼古丁对全身衰老的影响。
键区分:纯尼古丁≠香烟
面对这些发现,有人开始怀疑:难道吸烟反而有益健康?
答案是否定的。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反复强调:尼古丁的成瘾性和心血管风险不容忽视,绝不能将其视为抗衰老的方法。

实验条件与现实吸烟存在本质区别。
研究中观察到的潜在“益处”,仅在排除了烟草烟雾中大量剧毒物质的干扰,并且通过口服纯尼古丁的特定条件下才得以显现。
这与吸烟引发的广泛健康威胁完全不同。
剂量差异更是关键。实验中低剂量尼古丁组(0.25克/升)相当于小鼠血液中尼古丁浓度仅0.25纳克/毫升。
而现实中的烟民血液尼古丁浓度在10-50纳克/毫升,一些老烟枪甚至超过500纳克/毫升——是实验剂量的数百至数千倍!
更残酷的现实是:吸烟会彻底抵消尼古丁的潜在益处。

香烟燃烧产生的焦油、重金属等毒素会直接损伤肺、血管和DNA,而且其中包括69种明确致癌物。
“这里需要科普下,尼古丁本身并不致癌!《北京晚报》的一项调查得以揭示,95%的医生知道烟草有害,却只有1.8%的医生明白尼古丁不致癌。”
其危害远超尼古丁可能带来的微弱抗衰作用。
研究数据也表明,吸烟者寿命平均缩短10年,这与口服尼古丁的实验结果背道而驰。
这些物质会破坏支气管黏膜,引发肺部严重病变,甚至影响脑神经功能。
矛盾现象吸烟者长寿的“幸存者偏差”
在日本著名的“长寿县”长野,有媒体统计当地9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,每5人就有2人长期吸烟。
有人甚至自豪地表示:“我从20岁抽到80岁,每天一两包,身体照样硬朗”。
这种现象似乎支持了“吸烟有益”的观点。
科学却揭示了另一种解释。《自然·遗传学》的研究指出,长期吸烟而不患肺癌的人可能拥有更强的DNA修复能力。
当吸烟量达到23包/年时,DNA突变上涨趋势会趋于平稳,表明身体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。
所谓的“抽烟长寿”更多是幸存者偏差,更多因吸烟早逝的案例隐没在大数据中。
研究证实,烟草对身体的伤害具有10-30年的滞后性。随着年龄增长,肺功能生理性下降,吸烟会加速这一进程。
即使对于60岁以上老人,戒烟仍可改善生活质量、延长寿命。65岁戒烟可增加预期寿命1.7年,75岁戒烟也能获得额外0.7年寿命
所以各位,再重申下!“尼古丁≠抗衰补剂”!
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反复强调,尼古丁的成瘾性和心血管风险不容小觑。
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远超实验剂量,吸烟者血液中的尼古丁浓度是实验小鼠的数百倍。
科学发现常挑战传统认知,但真相藏在细节之中。
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在于为吸烟辩护,而在于揭示代谢调控的新机制,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衰老干预措施指明方向。
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探索精神,才是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真正盟友。
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~
「一刻talks·健康生活方式Lab」每周三探索未来健康,每周您可能惊喜遇见1个重要的健康前沿发现,1个可能改变您健康认知的新知,1个值得您认识的心智名医,欢迎您留言与我们沟通,更期待您告知我们感兴趣的话题,和「一刻talks·健康生活方式Lab」共探未来健康。
如果您对未来健康很感兴趣,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 【yiketalks2】或评论区留言。
赶紧关注视频号@一刻talks吧!
下一篇:没有了